石墨烯如何助力固態(tài)鋰金屬電池,多種創(chuàng)新方案可供選擇
分類:前沿資訊
- 作者:謝偉
-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4-12
【概要描述】致力于石墨烯研發(fā)生產十多年的G3公司,提出了幾項利用石墨烯解決固態(tài)鋰金屬電池技術難題的創(chuàng)新方向,讓我們看看這些方案是否靠譜?
在上一篇文章里我們介紹了位于美國俄亥俄州丹頓市的Global Graphene Group環(huán)球石墨烯集團,簡稱G3,由臺灣籍的華人教授張博增創(chuàng)立。公司從研發(fā)生產石墨烯起家,近幾年開始轉向研發(fā)生產硅負極材料,同時張博增也開始著眼于固態(tài)金屬鋰電池的研發(fā),并且已在這方面申請了38個相關專利。這篇文章,我們就帶你梳理一下G3公司在研發(fā)固態(tài)金屬鋰電池方面的一些創(chuàng)新。
盡管我們之前已在一篇文章里介紹過固態(tài)鋰金屬電池的技術挑戰(zhàn),《技術起底QuantumScape的鋰金屬固態(tài)電池熱潮》,這里我們還是再簡要說明一下目前的固態(tài)金屬鋰電池面臨的幾大難題:
1. 鋰金屬會與液體電解質反應,從而造成電池容量迅速降低;
2. 充電時鋰金屬往負極導電箔上沉積,由于電流分散不均勻,會造成局部沉積過快,從而形成鋒利的鋰枝晶,如下圖所示。鋰枝晶會刺破高分子隔膜,造成電池短路,從而失效。
3. 同樣因為局部沉積過快,一些凸起的鋰金屬末端會與大金屬塊分離,從而變成孤立的鋰顆粒,失去與負極導電箔的連接,失去導電性,變成無用的游離金屬顆粒,慢慢降低電池容量。
4. 負極的鋰金屬塊不斷地生成和消解,引起負極空間的變形,金屬塊慢慢會失去與導電金屬箔的緊密連接,導電性逐漸變弱,從而造成能效越來越低。
針對上述問題,G3公司在他們的固態(tài)鋰金屬電池專利中提出了以下一些解決方案:
1. 在負極金屬導電箔上添加石墨烯保護層,用以限制晶枝的產生與生長;
2. 石墨烯保護層因為具有良好的延展性,同樣也能起到緊密連接鋰金屬與固態(tài)電解質的功能;
3. 使用具有良好彈性的導電高分子保護層,防止鋰金屬與液態(tài)電解質接觸。
我們從具體的技術角度來分析一下G3公司的這些創(chuàng)新解決方案。首先是石墨烯保護層。石墨烯因為其特殊的薄層結構,很容易形成下圖這種類似于“紙牌屋”的多孔結構。這些空隙為金屬鋰的沉積提供了預設的空間,而石墨烯較強的支架強度能確保負極材料在組裝時不被壓壞。這個多孔結構有效地解決了金屬鋰電池在充放電循環(huán)中的空間變化問題,可以防止負極不同材料層之間的分離和斷路。
同時,由于石墨烯具有非常優(yōu)異的導電性能,可以避免在其表面生長的鋰金屬產生局部電流過大,從而避免鋰晶枝的產生與擴大。如果能成功避免鋰晶枝的產生,則可以繼續(xù)使用傳統(tǒng)的高分子隔膜,不僅大大節(jié)省成本,也能提高電池的性能。
G3公司的第二個創(chuàng)新方向是使用具有高彈性的導電高分子保護層。這個高分子層會被設置在鋰金屬與隔膜之間,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其高彈性來彌補充放電時的空間變化。這個創(chuàng)新已被很多公司用于硅負極的設計,所以它能幫助提高鋰金屬電池的循環(huán)壽命,也就不令人意外了。
第三個創(chuàng)新方向是往石墨烯多孔結構里添加過渡金屬顆粒,因為一些過渡金屬能降低鋰金屬在石墨烯表面沉積的化學能,起到類似于催化劑的作用。這樣就能降低鋰金屬往已有金屬塊上沉積的概率,提高鋰金屬往尚未覆蓋的石墨烯表面沉積的概率。簡而言之,就是能有效避免局部集中沉積,讓鋰金屬的沉積層變得更加光滑,從而降低鋰晶枝的產生。
第四個創(chuàng)新方向是在石墨烯表面人工合成電解質-固體界面膜,從而保護鋰金屬不與液體電解質發(fā)生接觸。這個措施也已被廣泛應用于硅負極材料中,因此不再贅述。
最后一項創(chuàng)新方向是往石墨烯多孔結構里加入已與鋰金屬結合的硅鋰合金。這個方法聽起來似乎更偏向于是對于硅負極材料的解決方案,而跟固態(tài)鋰金屬電池的相關性不大,畢竟在負極,鋰是以硅鋰合金的形式存在,而不再是單純的鋰金屬。
總而言之,在G3公司提出的這些創(chuàng)新方向里,前三個還是與固態(tài)鋰金屬電池緊密相關的,而且從理論基礎的角度來看也具有很好的合理性。而在技術實現的層面,這些方向都具有很大的挑戰(zhàn)性,如何能更好更快地實現這些措施,將是接下來的幾年里固態(tài)鋰金屬電池領域努力奮斗的目標。
**文章僅供交流用,因該公眾號無法開通留言功能,如有問題或建議請向公眾號發(fā)送消息,我們會盡快回復,多謝!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中和儲能公眾號。
參考文獻:
1. GlobalGraphene Group公司官網www.theglobalgraphenegroup.com
2. OnDemand Webinar- The Path Forward for Solid-State EV Batteries, https://www.theglobalgraphenegroup.com/ondemand-webinar-the-path-forward-for-solid-state-ev-batteries/
相關文章:
技術起底QuantumScape的鋰金屬固態(tài)電池熱潮
作者簡介:
謝偉博士,清華大學材料學學士和碩士,美國德克薩斯大學(奧斯?。┗瘜W工程博士。主要從事儲能電池開發(fā)工作,先后在跨國企業(yè)及初創(chuàng)公司任要職,主持多項美國能源部資助研發(fā)項目,獲得2013年全美年度100最佳研發(fā)技術大獎。在材料學及儲能領域頂級期刊發(fā)表論文17篇,擔任5家國際期刊審稿工作,擁有國際發(fā)明專利申請17項。
中和儲能公司簡介:
深圳市中和儲能科技有限公司,立足于研發(fā)、推廣與應用儲能技術,旨在通過電化學儲能技術的應用助力于實現中國“碳中和”的目標。發(fā)展初期,公司專注利用在儲能領域已經積累多年的行業(yè)經驗及杰出的研發(fā)能力向中國儲能市場提供技術支持與咨詢服務。同時,公司著重于對中國儲能市場進行調查與分析,為中國市場研發(fā)或引入最先進、最有效的儲能技術。
公司技術研究與發(fā)展方向:水性儲能電池,鋰離子電池材料,燃料電池,離子交換膜,涂料與粘接劑,膜分離技術。
國內業(yè)務:液流電池與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技術合作、學術交流、公司技術研發(fā)方向的技術講座、研發(fā)咨詢、及論文寫作指導。